为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引导广大家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价值理念,推动泉州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泉州市妇联推出“绿色家庭风采展”宣传栏目,希望全市广大家庭向绿色家庭学习,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和环境科学素养,争做绿色生活的宣传者、倡导者和实践者。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倡导低碳生活需要每一位家庭的积极参与。沈艺华老师在生活中、在工作上把这种理念诠释得淋漓尽致,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和带动周围更多的人,参与绿色行动!
都说每位幼教人都有一双善于挖“宝”的眼睛,沈老师常常能在生活中把家里的废旧物品物尽其用,变废为宝自制各种玩具、家居用品。二宝的玩具经常是利用废物自己做。家里买了洗衣机,纸箱很厚重,她在纸箱的一面上开了个门,另外三面分别割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二宝及小伙伴们不但可以在纸房子里玩游戏,还可以认识各种图形。家里的瓶瓶罐罐也是沈老师的宠儿:用梅子罐、棍子自制浇花漏勺;用大小不一的油罐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瓶;用纸芯制作笔筒;用牛奶箱制作袜子收纳箱;用牛奶罐、月饼盒、茶叶罐制作小乐器等等。
生活中的小窍门很多很多,看起来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只要我们用心,就能把它变得有价值,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污染。沈老师家庭节能减排、物品循环使用的这种生活方式也因此影响和带动了身边很多的朋友。二宝出生后,家里的牛奶罐多如牛毛,她把各种菇类、豆类、面粉类、糖类等物品放置在牛奶罐内,把相应的标签贴在牛奶罐上,一罐罐、一排排,取物品一目了然,既方便又实用,既整齐又美观。家里的洗菜水、淘米水、洗脸水等也实际做到了一水多用,让每一滴水都变得有价值。
作为老师她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在全园师生中开展环保活动,在校园中播撒绿色的种子,让孩子们带着绿色的心走出校门,进而影响每一个家庭。在小区、朋友家庭中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倡导“节能减排,绿色生活”方面的思想观念。期间指导实验幼儿园苏子彭小朋友创作的作品《小鸟也有幸福的家园》,在第五届福建省“绿色世界”少年儿童艺术创作比赛获绘画类幼儿组三等奖,自身利用废旧物品参加安溪县幼儿教师自制户外活动器械比赛,作品《管乐组合》获一等奖;支教期间指导感德中心幼儿园王晶莹小朋友利用废旧物品参加安溪县幼儿手工比赛获一等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可喜的是,娃们在大人一言一行的潜移默化熏陶下,连五岁的二宝也开始跟着行动起来。妈妈,菜洗了吗?我把洗菜水拿去浇花吧;洗脸水我拿去冲厕所了。看到家里的废旧物,也经常脑洞大开。妈妈,这个能做……,那个可以做……;这个瓜子桶可拿来装我的花片,那个鞋盒可以装……大宝还经常和同学一起骑行,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绿色出行”。
节能健康行,绿色中国梦,你心我心环保同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
陈志清的家坐落于福建省永春县岵山镇茂霞村,茂霞村是国家森林村庄,古厝、古树、古寨、古街是这里的特色。这里自然与人文相融,互相映衬,整个村落朴质幽雅,荔枝树成荫,古韵悠悠。
走进陈志清的庭院,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高低错落的花卉树木,生机勃勃,景象十分美观,处处给人清新雅致之感,令人赏心悦目,体现了他们一家对绿色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陈志清一家不仅喜欢种植花草树木,还大力响应节能减排,让绿色低碳成为生活“新风尚”。
陈志清一家因地制宜,立足本地特色,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他们热心绿化美化,引领带动周围人一同营造绿色氛围。陈志清和他的妻子在村里带头种起了荔枝树,言传身教,鼓励村民在实践中创建绿色家庭。在他的影响下,村里很多家庭也在家门口种上荔枝树,为整个村增添了不少绿色。
如今,荔枝树遍布整个村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陈志清与其兄长依托荔枝特色资源,成立了荔枝专业合作社,打响岵山荔枝品牌,有效带动当地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茂霞村村民每年通过荔枝买卖以及旅游带来的增收约2000多万元,村民们在绿色发展中实实在在获得收益,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畅。陈志清一家也受到村民一致好评。陈志清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种植荔枝树不仅能美化环境,也是村民增收的渠道,它给我们村带来的不单单是产业的振兴,而是真正的完成了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这棵“绿树”的健康发展,使茂霞村既有“绿水青山”的颜值,又有“金山银山”的内涵。
陈志清一家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绿色家庭”的深刻内涵,努力为打造一个绿色、美丽、文明、和谐的茂霞村添砖加瓦。在他们一家与全村村民的努力下,2020年茂霞村被评为省级“绿盈乡村”的荣誉称号,2021年茂霞村荔枝古树群被福建省绿化委员会评定为福建省最美古树群。他们盼望继续以“古色、红色、绿色”为主题,将茂霞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2019年6月林秀宁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她从小就养成了勤俭节约,不浪费的好习惯,结婚后依然保留着中华民族的优良历史传统,作为年轻一代的她,更关注环境问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绿色代表生命,绿色代表希望,代表健康和活力。
在节约粮食方面,林秀宁家庭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外出就餐,都能做到节约粮食,她跟家人之间互相监督,一起实行光盘行动,坚决不浪费粮食。在节约用电方面,设定适宜的空调温度,不必要不开空调,关掉没用的家用电器,减少待机状态,节约每一度电,家庭养成出门随手关灯的习惯。共同生活的亲属了解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常识,能做到正确分类投放,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
在日常生活中,林秀宁家庭树立节能减排的科学观念,倡导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生活方式,弘扬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家庭都是购买和使用获得绿色产品认证,并加贴绿色标识的冰箱、空调、热水器、微波炉。购买和使用获得节水产品的蹲便器、淋浴器、花洒、洗衣机。购物不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使用可重复利用的环保购物袋,购物袋是用旧衣服改造的布袋子,既能循环利用,又能够省钱。林秀宁家庭从不购买、食用、使用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制作的食品和产品。
林秀宁家庭能够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环境。平常会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学习生态文明和节能环保知识,了解生态环保热点,关心生态环境状况。林秀宁家庭年年都会参加节能环保公益活动,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共同生活的亲属自觉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家庭风尚。
应对资源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化的严峻形势,节能减排,保护自然环境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推动节能减排的重要依靠力量,倡导低碳生活需要每一位家庭的进取参与,所以创立绿色家庭,节俭从我做起。
宋晓森是泉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的一名工程师,他和他的家人有着非常强的环保意识,热情参加环境保护工作,拥有非常良好的社会公德,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宣传环保,关心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做出了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宋晓森和他的家人在家庭中带头开展环保行动,并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教育、感染孩子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经常提示共同生活的亲属在各方面从环保定位,从思想上营造绿色氛围,实施中创建绿色家庭。他们把环保落实在行动上,处处以环保标准为依据。房子装修时,购买建筑材料选取正规生产厂家的环保产品,购买家电首选环保节能产品。在节能方面,家里的厨房和厕都按上节水龙头,使用节能灯具,并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生活中注重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费,降低白色污染,他们家还积极地向亲戚、朋友们宣传使用环保产品的理念。
宋晓森家庭居室宽敞,家居简单得体,色彩和谐,摆放有序,并都摆有绿色盆栽,给家人营造了舒适的生活空间。如吊兰,能“吞食”室内一氧化碳、甲醛、净化空气,盆栽柑橘起到杀菌功能,在电视机、电脑旁摆上一盆芦荟,能起到防辐射效果。
宋晓森作为单位生态文明志愿服务队的成员,热情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关切宣传环保问题,有着非常强的环保意识,时时处处关心环保,宣传环保,监督环保。2017年在派驻安溪县官桥镇石林村,任期间,积极为村里多方申请筹集农村环境治理资金20万元,通过半年时间的努力,使石林村变成环境整洁、优美的全县整治示范村,让全村得到实惠。
宋晓森一家人生活态度积极健康,家庭和睦、互敬、民主,一直以“和为贵、兹为本”为生活理念,尊老爱幼,深得邻居的好评,他们全家始终以健康积极的实际行动投入生活、学习、工作,提倡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影响着周围家庭。绿色家庭的创建离不开每一位共同生活的亲属的参与,宋晓森家庭在营造绿色环保的家庭氛围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带动着周边邻居践行绿色新风尚。